毛滴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志摩趟过女人河的男人,张幼仪林徽因和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年11月6日,最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突然在《新浙江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离婚通告”。这起离婚事件,立即引爆了整个民国,丝毫不逊于现如今的王力宏和李靓蕾离婚,不逊于黄晓明和杨颖离婚。

除了离婚本身外,徐志摩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也十分令人费解,甚至令人气氛。尤其是,他竟然使用了这样的语句/p>

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离婚),请你们参与我们的欢畅。

这则欢愉之情溢于言表的离婚通告,实际上只是成全了徐志摩一个人的自私和滥情而已,背后还包藏着另一个人的伤心欲绝和涅槃重生。而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幼仪,同时也是这起离婚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

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回顾徐志摩和张幼仪的感情脉络,他们二人是如何由夫妻变成路人的。为了抵制原文抄袭,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只拥有文字原创权。

徐志摩(年1月——年11月),浙江省海宁硖石人,原名徐章垿,字槱森,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和山谷等。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代表作有《再别康桥》和《翡冷翠的一夜》等。

张幼仪(年12月——年7月),本名张嘉玢,江苏省宝山人。除了是徐志摩的前妻外,她还是早期的女实业家,历任东吴大学教授、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和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等职,建国前移居海外生活并且逝世于美国纽约。

年底,江苏宝山的商贾巨富张润之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取名为“张嘉玢”,小名“幼仪”。出生在这样的人家,她自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公主,除了接受先进的新学教育外,还被父兄们都视为是掌上明珠。

年5月,走马上任不久的“皇族内阁”竟然颁布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谕》,贸然宣布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都强行收回。这下,立即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9月25日,随着四川荣县率先宣布独立,“保路运动”被推向了高潮,各地都接连出现了反清起义。在10月10日,由蒋翊武和孙武等人率领的新军第八营率先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就此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

辛亥革命后,腐朽无能的满清王朝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一并被丢入了垃圾箱。在此背景下,时任江苏都督的程德全也顺应潮流,在苏州创立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于是,年仅12岁的张幼仪就成为了该校的第一批学生。

由于家资丰厚而且支持革命,张润之的几个儿子在民国时期都混得风生水起。年初,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陪同浙江都督视察杭州府学堂,一举就相中了已经才名远播的徐志摩。

在征得家中父母同意后,张嘉璈代表张家致信徐申如,希望能促成自己妹妹张幼仪和徐志摩的亲事。对于这样的好事,仅仅是小康之家的徐家自然是满心欢喜,很快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徐家安排媒人上门提亲,而张家也很快敲定此事并且约定日期。就这样,尚未从第二女子师范毕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中待嫁,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徐志摩的未婚妻。

向来乖巧懂事的张幼仪尽管内心并不情愿,但还是决定遵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甚至还开始憧憬着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对于这桩婚事,徐志摩也并不愿意,只是迫于无奈才勉强答应了父母。

为了能让女儿张幼仪风光出嫁,为了能让她在徐家扬眉吐气,张家大张旗鼓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除了数量颇丰的金银细软作为陪嫁,仅从国外购置的家具和衣物就塞满了一整节车厢,可谓隆重至极。

婚后,张幼仪丝毫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和架子,事事都听从丈夫徐志摩的安排。而对于自己的公婆,她更是悉心侍奉,完全称得上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和好儿媳。

自小接受新学教育的张幼仪属于民国的新女性,不过似乎还是没能打动自己的丈夫。徐志摩对于自己的妻子始终都不冷不热,毫无新婚夫妻该有的那种喜悦。

年,张幼仪为徐家诞下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为“徐积锴”,小名“阿欢”。在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徐志摩显得如释重负,终于算是对父母有所交代,终于可以前往英国去留学了。

取得父母和岳父母的支持后,徐志摩开启了自己的留学之路。在英国期间,他不仅遇到了好友林长民,而且还结识了对方的女儿林徽因,从此“为爱痴狂”了。

那一年,林徽因只有16岁,还是情窦初开的懵懂女孩;而徐志摩却已24岁,除了是小有名气的新锐文人,还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但是!一段故事还是这样开始了。

林徽因的祖籍位于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是满清时期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是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高才生,还曾在北洋政府担任司法总长;叔叔林觉民是同盟会的早期成员,还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从北京培华女中毕业后,林徽因跟随仕途失意的父亲一同游历欧洲,期间遇见了徐志摩。凭借温文尔雅的外表和气质高雅的谈吐,他很快便征服了她,二人开始频频见面和约会。

通过爱情的滋润,徐志摩在这段时期灵感迸发,接连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情诗,比如《山中》、《偶然》和《雪花的快乐》等都成为了代表作品。不过,他却完全忘记了家中的父母妻小,偶有信件也只是问候父母而已。

得知妹妹的不幸婚姻和尴尬处境后,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开始连续向徐志摩施压,也向徐家父母施压,要求妹妹也跟随丈夫一同留学。不得已,他这才假模假式地写信要求妻子前往英国伴读。

不知内情的张幼仪看完信件后十分开心,认为这是修补和增进夫妻感情的机会,于是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客轮。不过,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直到轮船抵达英国港口时才意识到这点。若干年后,在回忆录《小脚与西服》中这样记载/p>

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还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我晓得那就是他,那种态度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终于接到万里迢迢赶来的妻子,徐志摩竟然没有嘘寒问暖,更没有倾诉衷肠,而是直接带着张幼仪去了一家商场,先后购买洋裙、皮鞋、手包、丝袜和礼帽等物。说白了,他看不起自己的妻子,看不起带来的旗袍发髮,认为她和它们都落伍了。

由于夫妻二人都没有工作而依靠家中汇款,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拮据的。可即便如此,徐志摩在交际应酬方面的花费依然不知节约,时常出入咖啡馆和影剧院。当然,不是带着张幼仪,而是带着林徽因。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为了维护丈夫颜面,出身大家闺秀的张幼仪只得独自操持家务,有时甚至还要出去帮工赚钱。不过,这些委屈她都能忍受,唯一不能忍受丈夫对自己的“冷暴力”。

虽然,徐志摩看不起自己的妻子,也不愿与之倾诉衷肠。但是,他的身体却非常诚实,夫妻生活倒是未曾间断,因为张幼仪来到英国不久就再次怀孕了。

得知妻子已经怀孕,徐志摩竟然无动于衷,依然狂热地追求林徽因,甚至还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当真如同禽兽一般,实在令人气愤不已。她原本已经答应了丈夫的要求,但苦于没有打胎费用而请求家中汇款,一来二去耽误了时间只得安心保胎。

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徐志摩竟然离家出走了,如此狠心地丢下了怀孕的妻子。绝望之余,张幼仪想到过自杀,可为了自己腹中的孩子还是默默承受了。在回忆录中,她这样记载/p>

我考虑到要了断自己和孩子的性命,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结束这场悲剧算了,这多简单。我可以一头撞死在阳台上,或是栽进池塘里淹死,也可以关上所有窗户,扭开瓦斯……。

被徐志摩无情抛弃,又没有勇气回国的张幼仪,只好向远在法国的二哥张君劢求救。很快,她得到了“万勿打胎,兄愿收养”的回复,也得到了二哥在法国的地址。

年秋,张幼仪跨越英吉利海峡来到了法国,专程投靠自己的二哥张君劢。在这段旅途中,她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婚姻,已经做好了“放手”的准备。

抛弃张幼仪后,徐志摩以为自己和林徽因之间再无障碍,于是更加疯狂地追求。不过,相比他的不顾一切,她却更加的理智。在父亲林长民的劝说下,终于清醒过来回到了国内,以一种逃离的方式拒绝了徐志摩,也终结了自己的非常尴尬的身份和角色。

在法国期间,张幼仪很快发现二哥张君劢虽然疼爱自己,但一心沉迷于哲学研究而不会照顾别人。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公婆,写信如实汇报了目前的处境,表示一定会将徐家的骨肉生下来抚养。

徐志摩的父母很快回信,不仅明确表示反对他们离婚,而且还承诺每月寄来生活费给她。之后,张幼仪寄住到了二哥的朋友刘文岛夫妇家中,只表示希望刘妻可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绝口不提她已经被徐志摩抛弃的事实。

年初,张幼仪被七弟张景秋接到了德国柏林居住,还在2月24日生下了儿子“徐德生”,外文名“彼得”。不过,她对于这个外形酷似徐志摩的儿子却并不满意,甚至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p>

当医生把儿子抱来给我看时,我差点儿就哭出来了。因为,我想要的是一个女孩,一个按我的模子刻出来的女孩,而不是徐志摩的翻版。

张幼仪还在月子里时,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带着金岳霖和吴经熊等人来到德国。不过,他并不是来探望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而是来逼迫她签署离婚协议的。

当时,由于林徽因已经不告而别回国,徐志摩迫切需要这一纸离婚协议以恢复单身,然后去光明正大地追求对方。事前,他还担心妻子张幼仪拒绝离婚,可这次却是多虑了。

张幼仪再也不抱任何的希望,平静地签署了离婚协议书,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桩西式的协议离婚案。之后,徐志摩才去探望了自己初生的儿子,谁知,这第一次的见面竟然也是父子永诀。

离婚后的一个月,如释重负的徐志摩竟然还有脸写了一首诗送给张幼仪,题目叫作《笑解烦恼结》。引用其中的一段内容/p>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

看来,文人无耻起来,当真令人作呕!

之后,徐志摩挥一挥衣袖回国了,他要去告诉林徽因自己已经单身,他要继续追求对方。故而,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段公开启事,这是他特意让林徽因看的。

可是,在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联手下,林徽因已经接受了梁思成的表白。事实上,就在徐志摩刊登启事时,两人正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开心约会,你情我浓。

眼见已经如此,徐志摩倒也爽快,很快就开始物色下一段恋情。只不过,徐家上下却被他搞得一团糟,简直到了鸡犬不宁的地步,父亲徐申如这样怒斥:

拜读了你报上的大作,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人人都说我徐申如养了个好儿子啊!一回国就干了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在徐申如看来,儿子徐志摩在儿媳张幼仪毫无过错并且刚刚生下孩子之际离婚,简直就是薄情寡义的负心汉。因此,徐家自此以后极少与徐志摩联系,还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

在柏林离婚后,张幼仪并没有返回国内,而是在二哥和七弟的鼓励下逐渐走出了阴霾,还考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德语和教育。不过,正当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时,次子彼得却因病夭折了。

年春,彼得的体内发现了一条寄生虫,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又因为寄生虫的位置处在肠子和皮肤之间,所以很难取出了。到了年3月19日,尚不满三岁的儿子还是病逝了。

彼得死后一星期,让张幼仪倍感诧异的一幕发生了,徐志摩竟然也抵达了德国柏林。不过,他并不是来探望儿子,而是为了躲避国内的舆论,因为“勾引有夫之妇陆小曼”而身败名裂,只能暂避国外。

徐志摩抱着儿子彼得的骨灰坛子,竟然还掉下了几滴眼泪。甚至于,他还专门为其写了一篇名为《我的彼得》的悼文,引用部分内容:

可爱的小彼得,我算是你的父亲,但想起我做父亲的往迹,心头便涌起了不少的感想……。是怨,是恨,是忏悔,是怅惘?

得知王賡已经同意离婚,徐志摩立即欢天喜地回国了,还在众人的“不祝福”中迎娶了陆小曼。通常,别人结婚时都能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可是他的恩师和证婚人梁启超却当场读出了一段非比寻常的证婚词:

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准则,不要以荒唐享乐作为人生追求。最后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年夏,张幼仪终于离开了欧洲这片伤心之地,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了上海。当时,她的四哥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的副总裁,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号的宅子送给她作为补偿。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后来又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俨然就是民国的商界女强人。之后,她还在静安寺路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积极将欧美服饰引入中国,也将中国服饰推向世界。

徐志摩迎娶陆小曼后,继续纵容对方混迹于各个社交场所。基本上,她每天除了喝茶、跳舞、化妆、喝酒、打牌和逛街外,再无其它的正事。后来,竟然还开始吸食鸦片,而且烟瘾越来越重,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对了。

为了支付陆小曼的巨额花销,徐志摩只能四处兼职授课和演讲,同时在南京中大、上海光华、和华东师范这三所学校担任教授。虽然每份薪资都数额可观,但他依然还是入不敷出,手头始终捉襟见肘,甚至只有两件长衫可以替换。

面对前夫的囧境,张幼仪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几次三番拿钱去接济,还谎称这是徐家父母汇来的款项。于是,徐志摩非但没有向前妻和儿子支付任何的抚养费,反而还从她那里“借钱”,实在是颜面无存。

徐志摩的母亲去世后,徐申如坚持让张幼仪回家主持丧事,俨然还是徐家的正牌儿媳。此事,搞得徐志摩和陆小曼都灰头土脸,两人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年11月19日,徐志摩接受邀请去北平去听取林徽因关于建筑艺术的演讲。为了节省开支,他竟然搭乘了安全系数不高的邮政飞机“济南号”,在飞行途中失事坠毁。

徐志摩死后,徐申如继续安排张幼仪来支持丧事,但陆小曼却因为寿衣是中式或西式而大闹现场。之后,她就病倒了,而且也戒掉了鸦片,变得深居简出。

年后,陆小曼开始与翁瑞午同居生活。作为徐家的儿媳,她公开与别的男人同居,这对公公徐申如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和奇耻大辱。因此,他宣布断绝一切关系,同时断绝每月的汇款接济。

看到陆小曼没有经济来源,张幼仪竟然不计前嫌,以儿子徐积锴的名义向继母陆小曼汇款。而陆小曼,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份“孝敬”。

年,张幼仪的大儿子徐积锴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科技大学先后攻读经济学和土木工程学。毕业以后,他选择留在当地生活,始终都跟笔墨生涯无缘,成为了一名商人。

建国前,张幼仪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苏季之。他是一个踏实稳重而又低调内敛的医生,被妻子抛弃后独自带着四个孩子艰难生活,来办着一间小型诊所。

因为相似的感情经历和生活际遇,张幼仪和苏季之的感情迅速升温,二人在年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她放下了自己女强人的架子,用心照料着对方的四个孩子,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在年时,已经67岁的张幼仪和丈夫一同游览了欧洲各国,还特地去了英国康桥和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坐在康桥的河畔边,她知足地靠着丈夫,不无感慨地表示:

我此时才发觉,原来康桥是这么的美,以前从来都不知道这点。

年,苏纪之病重后住院治疗,在弥留之际还紧紧攥着张幼仪的手。丈夫过世后,张幼仪被儿孙们接到美国纽约生活,度过了一段天伦之乐。作为侄孙女,张邦梅曾经这样问道:

您爱不爱徐志摩?

对于这个问题,张幼仪还有些不好意思。仔细想了一会儿,她才语气平静地回答:

我为他做过很多的事,很多人都以为我爱他。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中间,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

年,张幼仪病逝于美国纽约,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临终前,她没有任何的遗憾,满脸都是幸福的满足感,还这样叮嘱自己的子孙:

我的墓碑上,要刻“苏张幼仪”。

看来,在徐志摩和苏纪之中间,张幼仪早已经将前者当成了过往,她的人生幸福在后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