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讲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32039/也许你没有听说过汤飞凡这个名字,或许对他一无所知,但他将沙眼的发病率从95%骤然降低至不到10%,他的研究让中国提前领先全球十六年消灭了天花,他研究生产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第一支狂犬疫苗、第一支白喉疫苗、第一支牛痘疫苗、曾用两个月的时间成功遏制鼠疫,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父”、世界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求学之路
汤飞凡年7月23日生于湖南醴陵,因自小目睹家乡父老贫病交迫,有志于悬壶济世、振兴中国医学,15岁考进了湖南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两年后美国教会办的湘雅医学院成立,他弃工学医,年17岁的汤飞凡考入上长沙湘雅医学院(已并入中南大学)。
年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汤医院细菌学进修三年。
年获得了在哈佛医学院细菌系深造的机会。
湘雅医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合影
出国前,他与何家二小姐何琏成婚(何琏父亲何键,年4月3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夫妻俩同赴美国。
在哈佛医学院,作为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哈佛的三年里,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病毒学实验方法,毕业后汤飞凡老师细菌学大师秦瑟邀请他留校继续搞科研,当他正犹豫不决时一份恩师的信改变了他的一生。
青年汤飞凡
为国效力
曾任湘雅医学院院长的颜福庆一份真诚希望他回国共建祖国医学教育大业的信打动了他,年春携妻子归国出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由于医学院刚刚成立细菌系更是一片空白,他亲自设计课程、建立实验室开启了中国病毒学的研究。(当时的中央大学为现南京大学前身,当时中央大学医学院后独立为现上海医科大学前身)
颜福庆先生
年抗日战争爆发将汤飞凡的研究计划打断,他报名参加“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医疗救护队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在三个月的前线工作中,他几度出生入死;
上海沦陷后,汤飞凡原本准备随雷氏德研究所撤向英国,然而时任中华民国卫生署长的颜福庆再次给汤写信,邀请他参与到中华民国中央防疫处的工作,汤飞凡再次为家国情怀前往昆明担任了中央防疫处处长的职务。
下排右三为汤飞凡先生
年,汤飞凡带领工作人员成功地回收利用废琼脂,采用乙醚处理牛痘苗杂菌,改良马丁氏白喉毒素培养基。
战时为前方战场提供青霉素成为防疫处最迫切的任务,但青霉素的具体生产工艺在当时的国际上属于军事机密,而且不同菌种青霉素的产量相差悬殊,如稀世珍宝的高产株当时根本无法拿到;
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创造办法,在汤飞凡的号召下防疫处上上下下掀起了寻霉行动,所有人到处寻找绿毛,在多次分离且失败后终于一天某员工将旧皮鞋上的一团绿毛拿到实验室,从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这支从旧皮鞋上分离出来的菌种被用于国产青霉素的生产。
年成功生产中国首批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
抗战胜利后,汤飞凡凭借美国的资助在北京建成了中央防疫实验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虽然只有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
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有关人员赶制出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后来改进生产方法,能快速制出大量优质的牛痘疫苗,推动了全国规模的普种牛痘运动,后促使了中国于年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全球消灭天花领先16年。
年,他主持生产的每支20万单位的青霉素,堪比进口产品,可以说正是他的努力让中国病毒学追赶列强的脚步快了一步。
解放前夕他拒绝了美国重金聘请,也没有服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的命令,一心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后,防疫处改名为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他还筹建成立了“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草案《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便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
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需大规模接种鼠疫减毒活菌苗来控制疫情,苏联进口的活菌苗并不够用,之后汤飞凡领导一个组突击用了两个多月就赶制出我们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
后来他又承担起黄热病疫苗研制的工作,克服了病毒毒力变异问题,成功制成自己的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汤飞凡署名的奖状
年,重拾中断20年的科研——寻找沙眼病原体。
年,汤飞凡采用鸡卵黄囊分离的第8次试验终获成功,他是第一个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中国人,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中国人,这株病毒就是著名的TE8(沙眼鸡蛋第8次英文缩写)。
为了证明自己分离的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沙眼,他不忍心实验室的成员承担人体试验风险,最终他将沙眼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很快他的双眼肿得像核桃一样,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
冒着失明的危险,在之后的40天里他还在进行工作不用任何治疗,直至所分离培养沙眼病毒的致病性确定无疑;
至此,持续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体的争论终于落下了帷幕,正是汤飞凡的发现让人们准确找到了沙眼治疗的药物,才将危害全球的沙眼发病率从95%骤然降低至不到10%。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后,汤飞凡将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当时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
50年代汤飞凡与夫人何莲(左)、儿子汤
年,汤飞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年,在他的指导下吴绍元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M9,建立了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分离麻疹病毒,并且为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
屈辱逝去
背景:“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年9月下旬,汤飞凡被要求检查资产阶级思想,接受群众批判。
9月26日,他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做检讨,因他的检讨不深刻未能过关;
9月28日,汤飞凡在全体党团员大会继续检讨,当天他还能坐着交代问题;
9月29日,开会时他一直挨批斗之后气氛愈演愈烈,而他的罪名也逐步升级,先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社会主义阵地上的一面大白旗,接着便是国民党反对派的忠实走狗、美国特务等等;
年9月30日,还有一场批斗会等着他,他万念俱灰,不愿再继续接受无端的侮辱,在清晨自杀身亡,后被宣布为“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
随后他的荣誉以及论文在一段时间内自然不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已逝去的汤飞凡则是名副其实的“衣原体之父”。
年,原卫生部为其平反昭雪。
领奖风波
年,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向中国眼科学会寄来一封短函,邀请汤飞凡参加国际眼科学大会,为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纪念他的功绩,那是世界沙眼防治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国际眼科防治组织还打算将汤飞凡推荐给诺贝尔奖。
但此时,汤飞凡已故去20多年。
当时争论谁去领奖现有好多种说法,反正最后派遣张晓楼前往领奖,但张晓楼领到的金质奖章上却刻着他与汤飞凡两人的名字,而且张氏还排在前面。
传闻那块金质奖章原件保存在卫生部,由卫生部复制了两块银镀金的奖章,一块给了汤飞凡家属,另一块给了张晓楼。
年8月汤飞凡的遗孀何链致信国际眼科防治组织,要求给汤飞凡一个公道,4个月后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回信,肯定了汤飞凡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事实并补发奖章,上面只篆刻汤飞凡一人的名字。
让国际眼科防治组织二次颁奖,其中不知掺杂了多少人为因素,现在亦不知谁对谁错,在外国人眼里或许这真的是一出医学界闹剧吧。
年11月,国家追授汤飞凡成功分离沙眼衣原体科学发明奖。
年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
尾声
年非典猖獗肆虐,医学界一时束手无策,卫生部一位老干部长叹一声: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莫待国难思良将,在探索知识之路上,千难万阻他冲锋陷阵,却被世间侮辱逼上绝路;当人们终于开始高呼英雄的名字时,英雄却早已倒下!
从他逝去至今,我国在微生物领域再也没出现过世界级的成就,或许我们早已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国士无双,先生恩惠定当长存!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