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宋庆龄生前的秘书杜述医院。在病逝前一个星期,宋庆龄故居主任何大章来看望他。
杜述周那时候已经不怎么能说话了,他还是勉强着自己一字一顿地和何大章说:我那儿还有一顶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的帽子。这个帽子,我连一根毛都没有损坏,现在我也准备把它交出来。
这顶帽子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北上天津之时戴过的帽子,也是他的心爱之物。
图|杜述周
年,宋庆龄将这顶帽子作为礼物送给了杜述周。杜述周知道这顶帽子对于宋庆龄的重要性,孙中山的遗物是她活下去的念想,所以杜述周一直妥善保存着。
现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最后留下了遗愿,是希望他的夫人将这顶帽子以及当年宋庆龄送给他的诸多礼物,他生前所保存的宋庆龄的亲笔信、资料、珍贵照片,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杜述周去世之后,他的夫人按照他的遗嘱,将这些文物全部捐献。
宋庆龄故居管理处为杜述周捐献的这批文物专门安排了一个陈列室,举行了追思会。
图|宋庆龄和孩子们在一起
杜述周是宋庆龄最为信任的警卫秘书。
杜述周年出生在山西晋城,家境贫寒,小时候仅念过两年的书。
18岁这年,杜述周参加革命,因为有些文化,他就被区政府挑过去做了秘书。全国解放之后,他被任命为晋城市委秘书。
年,杜述周因为工作优秀,被调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接待地方上前来北京办事的领导。
年5月,军代表找杜述周谈话,通知他马上前往宋庆龄那里去做警卫秘书。
图|宋庆龄北京故居
杜述周丝毫没有思想准备,他后来才知道,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介绍他到宋庆龄身边的。
在宋庆龄这样的首长身边工作,他心中觉得很激动也很紧张。几天后,军代表就带着杜述周来到了宋庆龄的居所。宋庆龄的住地原来是溥仪的父亲醇亲王的王府花园,也称西花园。
宋庆龄第一次见到杜述周非常和气地和他握手,对他笑着说:欢迎你到这里工作。
杜述周稍稍有些放松,宋庆龄又对他说:你在这里工作是要辛苦的,有个职责范围和分工,也有工作制度和纪律,希望你和这里的同志们一道好好工作。
随后,工作人员向杜述周念了一遍警卫秘书工作21条职责,杜述周马上感到了无形的压力,知道宋庆龄对工作要求一定是很严格的,也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组织对他的要求和期望。
杜述周的工作内容很多,宋庆龄的贴身女秘书张钰负责起草文件和饮食起居,而杜述周负责宋庆龄的安全、对外联系和对内接待。
杜述周被安排居住在主楼二层北侧的一个小房间里面,相处时间久了,杜述周渐渐了解了宋庆龄的性格和喜好,他工作细致,也深得宋庆龄的赏识。
所有的工作之中,杜述周永远将宋庆龄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无论宋庆龄出国访问,还是在国内参加各种活动,杜述周永远陪伴在宋庆龄的身侧,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请过假,让首长的身边没有随身警卫秘书。
在生活的很多细节之中可以看出杜述周的认真细致和赤胆忠心,比如上下车的时候,杜述周总是先给宋庆龄打开车门,一手挡着着车门顶,防止宋庆龄不小心撞到车,另一只手则扶着宋庆龄;无论去哪里,杜述周都会注意上下楼梯,稳稳当当地扶住宋庆龄,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过磕碰或者跌撞的事故;外出活动,杜述周会格外注意天气,随身带着宋庆龄的外套,以免天寒风大……
图|宋庆龄
13年的警卫秘书工作,杜述周尽职尽责,宋庆龄对他一直很满意。
年,杜述周的三岁小儿子在和邻居家小孩一同玩耍的时候摔了一跤,手中拿着的玻璃杯摔碎了,孩子的左眼球也被玻璃碎片划破了。
宋庆龄知道之后,忙找到杜述周,焦急地对他说:治好孩子的眼睛是一件大事,如果这里治不好,请你告诉我,我去请周总理帮忙,想法从国外买回眼球给孩子换上,不能让孩子痛苦一辈子。
后来杜医院大夫的精心治疗之下保住了眼球,不久就痊愈出院了。宋庆龄得知孩子的眼睛治好了之后和杜述周夫妇一样高兴,医院的医生们医术高明。
杜述周一家人听后非常感动,那时候杜述周刚到宋庆龄身边工作2年,而宋庆龄已经将他当作了自家的亲人。
杜述周的家庭困难,宋庆龄总是慷慨相助,而且宋庆龄还将自己的珍藏的不少字画、书籍、瓷器、金银器和外国友人送给她的小礼物都赠送给了杜述周。
杜述周家庭并不宽裕,但这些礼物他从来都是妥善收藏,没有使用过或者变卖过一件。
宋庆龄没有子女,但在我们的心中,她有着非同寻常的母性光辉,美国记者安娜曾经这样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图|宋庆龄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
年轻的警卫员战士们都将宋庆龄当作慈祥的长辈,和她相处融洽。
主楼的东边有一座独立小院子,里面是一排瓦房,那是警卫班的驻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警卫员战士们不仅仅住宿在这里,也会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这就像是他们的家一样,小小的院子里面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在普通群众的心中,宋庆龄是国家领导人,她高贵典雅,身上有着脱俗的气质。工作人员会喊她首长,有的同志会喊她太太,而年轻的警卫员战士们会喊她宋妈妈。
无论是来拜访的客人,还是家里的工作人员,她从来都是平等相待,从来不会颐指气使。
每次到了重大节日之时,宋庆龄会让杜述周拿她的钱去买一些鱼肉和水果,全部送到警卫班小院里来,改善大家的生活。
图|年5月11日,毛泽东在沪工作期间,专程到淮海中路宋庆龄寓所看望宋庆龄
、
70年代,宋庆龄身体还很不错的时候,每到了春节,她还会亲自下厨,做点她的拿手菜,犒劳犒劳还在站岗执勤的战士们。
其实无论是宋庆龄还是孙中山都是会烧饭的,他们也经常交换着做,做饭是她婚后最幸福的回忆之一。
每次看电影的时候,只要不是保密电影,宋庆龄肯定会让杜述周将警卫员战士们喊过来一起看,还会在茶几上放上香烟、苹果和糖果等等。
只不过战士们都有纪律,看电影是愉快的,但这些食物他们都不会碰。
年的一天,一些在宋庆龄身边工作多年的司机、厨师等工作人员想要和宋庆龄合影留恋,又担心被宋庆龄拒绝。
大家知道宋庆龄信任杜述周,就找他商量。杜述周请大家在小客厅站好,等着宋庆龄下来替大家请示。
一会儿,宋庆龄从楼上下来,大家各自站好各自的位置,杜述周询问宋庆龄:首长,大家都想跟您合个影,您看行不行?
图|孙中山手迹共进大同横幅复印件照片
宋庆龄看大家都精神抖擞,充满着期待,她马上笑着说:好呀,这可是一张全家福的照片!
宋庆龄晚年身边没有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孙中山先生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
宋庆龄一生追随着孙中山的脚步,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10年,宋庆龄却用漫长的56年去怀念。
年,宋庆龄收到福建泉州市培元中学寄来的孙中山为该校亲笔书写的共进大同四字匾额的照片,她将共进大同复印件照片压在床头柜的玻璃板下面,每次离家参加活动的时候,她都带着这张照片。
她的床上永远铺着一床红底金花的被子,那是她和孙中山结婚之时用的。
这两样东西,一样是孙中山的事业和理想,一样孙中山的爱情和婚姻。
共进大同催促着宋庆龄继续革命大业,去哪里都要保持初心;温暖的被子给予宋庆龄安慰,让她即便在不安的情绪之中也能静静入眠。
有它们在身边,先生好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样。
有一次,杜述周陪着宋庆龄去上海,正逢孙中山的逝世纪念日,政府部门和群众都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杜述周注意到宋庆龄眼圈红红的,一看就是哭过的模样。她说:每到了这一天,我都会想起和孙中山在一起的日子,心中就很伤心。
对于所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研究和宣传,宋庆龄都是极为认真地对待,积极配合支持。
有一次,一家香港影视制作公司想要在上海宋庆龄公寓拍摄一部关于孙中山的电视剧,向宋庆龄请示借用公寓。
宋庆龄立刻安排杜述周前往上海,找到几位熟悉孙中山的人配合电视剧的拍摄。
还有一次,北大历史系的一名教授正在研究孙中山在广州韶关的相关历史,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不是很清楚,就找到了宋庆龄指点。宋庆龄收到这位教授的信件之后,当天晚上写好回信,派杜述周去送给那位教授。
图|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
那位教授住在老胡同里,地址不好找。杜述周拿着信一家家敲门询问,问了80多户人家,才将信件交到了老教授的手中。杜述周送完信之后马上回来,宋庆龄果然还在等待着他,一直听他汇报完才安心上楼休息,此时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鸽子迷,宋庆龄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孙中山接触过鸽子,她甚至能够通过鸽子的叫声判断它们是否迷路。每天宋庆龄都要到鸽舍里面看一看,亲自给鸽子喂食。鸽子们都认得主人,每次见到宋庆龄都会咕咕叫着飞到她的肩膀上。
养鸽子也是宋庆龄怀念丈夫的一种方式,从前孙中山向她介绍信鸽的起源,介绍世界名鸽的知识。现在,则是宋庆龄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们解说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在战争年代,它们不惜牺牲自己传递重要的战斗情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新政权虎视眈眈,在这段时期,宋庆龄会将自己的鸽子蛋是精心收集起来,然后当作特殊礼物送给外宾,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年,周恩来重病住院,因为病情严重,总理什么都吃不下。宋庆龄知道之后忙将收集好的鸽子蛋拿出来,让工作人员送给周恩来吃。
那时候我国的物资比较缺乏,中央领导人也是省吃俭用,这些营养丰富的鸽子蛋已经是非常昂贵的补品了。
年1月初,周恩来病情加重,只能勉强吃一点鸽子蛋了,那时候正是寒冬腊月,不是鸽子下蛋的季节,找遍了北京城也买不到鸽子蛋。宋庆龄听说之后十分焦急,又派人去鸽子笼里面寻找。
工作人员在鸽子笼里面四处寻找,最后竟然真找到了两枚鸽子蛋,后来又在家中发现了从前留下来的三枚鸽子蛋。宋庆龄用一个礼品盒小心翼翼装好5个鸽子蛋,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她立刻动身前往中南海,还再三嘱咐她路上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碰坏了。
岂料这5个珍贵的鸽子蛋送去三天后,就传来了周恩来病逝的消息,宋庆龄十分悲痛,久久沉默落泪。
杜述周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之后,年事已高的宋庆龄已经不怎么去中山陵了。每每到了重要的日子,她会在孙中山的遗像之前放一束鲜花表示纪念。年10月,82岁的宋庆龄最后一次去了中山陵,她是坚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上去的。
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着宋庆龄对孙中山的深厚情感。她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和孙中山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之中最幸福的十年。
图|宋庆龄喂养鸽子
宋庆龄对生活从不追求奢华,但是一定要求整洁卫生。
她经常提醒身边的同志们要注意仪表,衣服不管新旧,但要整齐干净,男同志们要常常理发剃须。特别是接触到外宾之时,无论是外表和言谈都是要很重要的,这代表着的是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宋庆龄的一日三餐很简单,在杜述周的回忆之中,宋庆龄穿每一件旗袍都是优雅合体的,但实际上她没有一件高档服装。
在家的时候,宋庆龄一般穿着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的衣服。在参加活动或者出国访问之时,她才会挑选质感比较好,款式落落大方的衣服,讲究搭配首饰。
国家困难的那几年,宋庆龄的衣服也是修修补补。
年,杜述周陪着宋庆龄前往人民大会堂开完会之后,宋庆龄说自己最近有些发胖,想要买一些合体的衣服。
来到友谊商店二楼,宋庆龄看中了一身套装,一看上面标价多元,她连忙摆手:太贵太贵,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不能这么奢侈。
图|年宋庆龄在中山陵
宋庆龄的办公室和卧室是不允许男同志进入的,杜述周不了解内部的家具和设施情况。有一天,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对杜述周说,宋庆龄卧室的镜子两边都已经裂了缝,卧室内的地灯灯罩也坏了,是用旧窗帘布缝制的。
杜述周便向宋庆龄提议换新的,但宋庆龄拒绝了,她一直说镜子的中间还是好用的,没有必要特意去换。
一天,宋庆龄对杜述周说:杜同志,你看,洋浆糊把我的手烧坏了。杜述周一看,宋庆龄的手上起了一层皮。
晚年的宋庆龄还保留着不少战争年代的习惯,书信都是自己亲自拆阅回复的,不会让秘书来代办。回信之时,宋庆龄用手沾着洋浆糊贴上邮票再封口,时间一久就会脱皮。
这种细节杜述周都会放在心上,他立刻将这件事告诉了李燕娥,从此之后,李燕娥会用白面打点米糊给她用。
宋庆龄晚年因为经济拮据整理家中的旧物,打算卖掉一些。杜述周立刻向组织反应了这一情况,组织上决定给宋庆龄生活补助1万元。
杜述周在担任宋庆龄警卫秘书的这些年,极其细致地处理着宋庆龄交给她的一切事宜,也考虑到了宋庆龄不曾考虑到的细节,从来都没有出过差错。
宋庆龄病逝前20天,杜述周陪着她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她的法学博士学位。
这是宋庆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了,她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在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杜述周都是面带微笑站在宋庆龄的不远处,但他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随时警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