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娥,从歌女到帝王的传奇女人,梦华录里的 [复制链接]

1#

最近热播剧梦华录很火,里面有一个从未出现但贯穿全剧的人物——皇后,也就是历史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悲惨的童年

首先说一下刘娥这个名字,也许刘娥本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刘娥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由于她的人生过于传奇,小说家们就特别喜欢编排她的八卦,于是慢慢的,就给她取了一个刘娥的名字,娥是古代人对于美女诸多称呼的一个,这个名字就相当于刘大美。刘娥出身的家庭非常不错,祖宗原籍是山西太原人,后来迁徙到了四川华阳。她爷爷叫刘延庆,在五代的后晋、后汉时期官做的很大,做到了右骁卫大将*。她老爹刘通在宋初官做的也非常不错,先后出任过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后来跟宋太宗赵光义出征太原的时候战死了,刘娥也算是烈士遗孤,刘娥是刘家的二女儿。屋漏偏逢连夜雨,老爹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还在襁褓中的刘娥就成了孤儿。从小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般男孩孤儿都会由父亲族内照顾,但是女孩成了孤儿之后,一般是由姥姥家照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是寄养在姥姥家里。但是刘娥的姥姥家并没有把刘娥培养成大家闺秀或者是小家碧玉,而是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歌女,在古代的歌女可不是今天的大明星,在古代她们还有一个称呼叫“戏子”,这并不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正常家庭都不会让女儿走上这条路,可想而知,刘娥的幼年生活的有多苦楚。刘娥非常有音乐天赋,歌唱的特别好,很快就在当地成了一个当红的歌女。

刘娥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可以说刘娥的幼年就被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别的孩子天真烂漫的年纪,她已经努力操持一家人的生计,早早的练就了练达的人情世故。龚美觉得在四川混的不如意,于是举家搬到首都开封府,这对小夫妻就开始了“开飘”生活,到了开封之后,美好的生活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愈加困苦,于是刘娥渣男老公龚美动了坏心思,把自己美丽的老婆卖了换钱了,年仅十五岁刘娥早早的就经历了一次感情背叛,也不知道转了几手,最后被韩王府指挥使张耆买下送给自己的老大韩王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在宋朝贵族和士大夫们相互送小妾是一种时尚,但是这种无耻的生活被他们的笔描绘的无比风雅。在十几年前有一个在百家讲坛夸夸其谈两宋史的高中老师,说穿越想回宋朝,说宋朝有多么的美好,我不怀好意的臆想,他羡慕的是宋朝士大夫的没羞没臊且毫无下限、毫无廉耻的生活。

皇后养成记

刘娥的二婚老公叫赵恒,曾用名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北宋皇帝除了开国的太祖赵匡胤都是赵光义一脉,赵光义这一脉的特点都非常善于搞文艺,但是普遍都比较怂,而最怂的莫过于赵恒,这哥们当了皇帝之后,辽国趁机南下来打宋朝,赵恒的第一反应是逃,准备迁都南京去,长江以北的领土就不打算要了。开国的第三任君主怂成这样,真的没法看,大臣们在宰相寇准的带领下,压着赵恒御驾亲征。边疆的将士看到皇帝来前线陪着他们拼命了,士气受到鼓舞,奋勇作战,干死了辽国大将萧挞凛,双方在澶渊打了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开始进行和谈。没想到怂货赵恒跟给宋方谈判代表曹利用说,“只要和谈能达成,就算几百万钱也没问题。”他真的是被吓坏了,可是寇准怒了,指着曹利用的鼻子威胁到,“底线就三十万,超过一文钱,老夫就弄死你,你看着办。”结果宋方赔款三十万。后世的很多无耻文人通过各种计算,说这三十万有多么微不足道,宋朝又通过各种货币战争从辽国坑了多少钱,云云。大哥,首先钱不在多少,那是赔款,这个性质是怎么洗也改变不了,通过这件事宋朝的怂货本性被周围的邻居看的清清楚楚,宋朝在他们眼里再也没有了威严,于是开始玩命的折腾,造成了更大的被动,北宋不得不多线作战,高昂的*费一直是宋朝最重的财*负担。还有 不是赵恒打的,这里不展开。请别再洗了,恶心。澶渊之盟之后赵恒干了一件更没下限的事,他也知道澶渊之盟自己出丑了,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于是指使人伪造所谓的“天书”,天书上写着,老天都认可他赵恒是个好皇帝,可以举行封禅大典,好嘛,这不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更加奇葩的事情来了,大臣们一拥而上都陪着他玩了一次封禅闹剧。请问那些自称宋朝的士大夫有气节的人怎么解释满朝士大夫都不站出来阻止这场闹剧的行为?李世民这样的文治武功的皇帝想要封禅,好几次都没成,人家至少还要脸,你们还好意思笑话人家李唐脏?从赵恒以后,再也没有帝王通过封禅来彰显自己的伟大了,他们生怕跟赵恒扯上任何关系,真丢不起那人。引用一下后人对这件事的评价:元朝宰相脱脱:“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解释一下脱脱的意思,澶渊之盟都签了,还敢去搞封禅,还搞那么多的祥瑞,还自欺欺人的弄所谓的天书,宋朝的君臣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啊~,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真是奇怪啊。明朝的李贽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翻译一下,堂堂的一国君臣,搞这种魑魅魍魉的*事,你们是在糊弄谁呢?可笑!可叹!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下刘娥的第二任老公赵恒是个什么人。这个人挺文艺的,诗词歌赋无所不会,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但是骨子里就是个怂包,而且做人缺乏基本的荣誉感。当然北宋大部分皇帝都是这个鸟样。书归正传我们来继续说刘娥,十六岁的韩王赵恒得到十五岁的刘娥,那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个小姐姐长的又漂亮,唱歌又好听,两个人日夜都腻歪在一起,腻歪到什么程度呢?赵光义有一天召见儿子赵恒的时候,突然发现儿子都憔悴了,没精打采的。于是就找来赵恒的奶娘,问老太太儿子是不是病了,奶娘说:“什么病啊,府里来小妖精了,晚上不睡觉,折腾的。”赵光义大怒,这还了得,让赵恒赶紧把刘娥赶走,然后立刻给赵恒张罗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大将潘美家的小姐,端庄典雅,俩人感情怎么说呢,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也就一般般,六年后潘皇后在年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俩人也没孩子。赵恒哪舍得刘娥啊,于是就把刘娥放到他手下张耆家里,没事的时候俩人就约个会什么的,张耆为了讨老板的欢心,怎么敢拒绝,但是从此张耆也不敢回家住了,怕说不清楚啊,于是又买了一套房子自己住,自己家就成了赵恒的外宅。俩人就这样偷偷摸摸的过了14年,到了年赵恒老爹赵光义病死了,再也没人能管赵恒了,于是赵恒把刘娥接进皇宫。大家不要误会,这里没上演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独宠六宫的戏码。这些年赵恒是一会都没闲着,不但又娶了一个大老婆郭皇后,还娶了一大票的嫔妃。而且赵恒把刘娥召进皇宫,也没有给她任何名分,估计那个时候刘娥的待遇就比普通的宫女好一点。应该说刘娥此时的难度是地狱级的,但是她没有放弃,她经过多番运作,跟真宗赵恒的宠妃杨氏成了好闺蜜,两个人在波诡云谲的后宫建立了攻守同盟,这段友谊一直维持到刘娥去世。没名没分的日子过10年,在公元年35岁的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不久又被封为修仪、德妃。如果不出意外,刘娥在后宫的奋斗算是登顶了,人生也算完满了,刘娥做了一个今天看来很让人迷惑的行为,由于刘娥在世界上的血亲已经都没有了,于是她把自己的前夫龚美认作干哥哥,龚美趁机改姓刘,从此前夫家成了娘家。不得不说,龚美这个媳妇娶的值。其实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长达10年都没名没分的刘娥突然就得宠了呢?是她的美色吗?是她婉转的歌喉吗?我个人猜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恒发现刘娥处理*务的能力,精力不济的赵恒面对堆积如山的公务根本就处理不过来,刘娥此时应该已经承担了赵恒的很多*务,不然没办法解释长达10年不得宠的刘娥突然得宠,而且很快就升到妃的名位。在公元年的时候,宋真宗赵恒的第二任大老婆郭皇后病逝了,于是赵恒就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重臣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人都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坚决反对,并且推荐他们相中的“沈才人”为新任皇后。不得不说,不论宋朝还是明朝,这群文人在女人上都是本着宽裕律己严于律人的精神干涉皇帝的后宫,他们从来也不管自己家里养了多少个小妾,却玩命的要求皇帝不能好色,不然他们就口诛笔伐,这种例子太多了,就不展开了。赵恒非常腻歪,朕连自己的后宫都不能做主了吗?于是把带头推荐沈才人为皇后的赵安仁给安排到地方上去做官了,大臣们知道瞎比比后果很严重,这才把嘴闭上。立皇后的事就搁置了。在公元年的时候,赵祯去看刘娥的时候顺便把刘娥的侍女李氏给宠幸了,没想到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也是赵恒唯一的儿子。于是皇帝赵恒、刘娥、侍女李氏和宠妃杨氏四个人达成了协议,对外说这个儿子是刘娥生的,然后寄养在杨氏身边,这绝对是个多赢的方案。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年,有了儿子加持的刘娥被册封为皇后再也没有人敢公然反对了,这年刘娥43岁。刘娥不但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都陪着宋真宗赵恒加班处理公务到大半夜。刘娥为人非常聪明悟性极高,而且博览群书,对史书尤其精熟,而且记忆力非常好,不论遇到什么*务,都能记得与之关联*务的来龙去脉,不论处理什么事,都能旁征博引处理的滴水不漏。后来宋真宗赵恒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宋的*务慢慢的就都由刘娥来处理。虽然刘娥特别能干,不论后宫还是朝*,处理的都非常周全,但是这可大大的呛了文臣的肺管子,于是他们开始各种造谣,说刘娥准备造反。特别是在年,太白星在大白天出现,于是他们造谣说,这是有女人要造反征兆,谣言听得多了,赵恒也开始动摇了,于是就跟心腹周怀正闲聊的时候就提到让太子监国的可能性,寇准听说之后,立刻偷偷进宫见了宋真宗赵恒,不得不说寇准是个干大事的,整个过程完全避开了刘娥的耳目,回家就召集亲信起草了太子监国的诏书,但是他亲信中有人就把这事透露给了刘娥,刘娥立刻跑到宋真宗跟前去对质,宋真宗跟唐高宗李治反应是一毛一样啊,“朕不知道、朕没说过、朕没做过,都是寇准做的。”不得不说跟错老大真是英雄的悲剧,于是刘娥以寇准矫召的理由将寇准罢相,用心腹丁谓取代寇准成了新任宰相。前头说过的那个赵恒的心腹周怀正知道自己要完,于是准备发动*变,口号是诛杀刘娥和丁谓,迎回寇准为相,拥立太子位皇帝,请赵恒当太上皇。谋划的挺好,但是很快就被手下出卖,被刘娥和丁谓派人把周怀正以及*羽全部抓捕,周怀正本人被杀,寇准被一贬再贬,直到贬为终雷州司户参*,最后病死在雷州,也就是今广东省湛江的雷州,在当年是岭南蛮荒之地。

经过这件事,刘娥让9岁的太子赵祯每天到资善堂跟大臣讨论*务,开始学习当了一个储君,刘娥在后宫批阅奏章,她老公赵恒则过上了退休生活。

临朝称制

公元年,长期缠绵病榻的宋真宗结束了他一言难尽的一生,驾鹤西归,12岁的赵祯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

宰相丁谓一看皇帝年幼,如果这个时候架空刘娥,自己就可以独揽朝*了,权力总是迷人眼的,于是他开始谋划让12岁的宋仁宗亲*。这点小把戏怎么可能逃过精于权谋的刘娥的眼睛。于是刘娥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出示了一大堆丁谓贪赃枉法、并与内廷宦官雷允恭勾结的证据,大庭广众之下丁谓被打的不知所措,刘娥趁机要杀掉丁谓,群臣苦劝,说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组训,于是刘娥勉为其难的把丁谓贬到海南岛的崖州,比寇准还偏远。但是丁谓这个人心态很好,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约三年,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最后竟然死在刘娥后头,服不服气?经历了丁谓的事情,刘娥意识到放松权力有多危险,于是54岁的刘娥以宋真宗遗嘱“尊皇后为皇太后,*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名义临朝称制,也就是刘娥以皇太后的名义处理朝*,每隔五天刘娥带着赵祯在承明殿上朝,皇帝坐左边,刘娥坐右边,太后脸前放个帘子,也就是垂帘听*。刘娥称制还是非常有特点的,她给自己做了一身男性帝王的龙袍也就是衮服,出门要坐大安辇,仪仗队的排场要跟男性帝王一样,而不是皇太后的排场,她就是用一种男性化的方式彰显自己的权威,这个有点像慈禧太后让光绪叫她亲爸爸是一个意思。并在两年后,也就是年接受了皇帝赵祯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刘娥称制十一年,给仁宗留下了一个*治清明、府库充盈的江山,为宋仁宗时期北宋国力达到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史书评为“太后称制,虽*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本文录取几个刘娥执*时期的趣事。第一件,刘娥在老公赵恒死后,就把所谓的天书跟赵恒一起下葬了,结束了真宗朝最荒唐的面子工程。第二件,有一天刘娥跟大臣们商讨朝*的时候,她突然老泪纵横,大臣们很不解就问,“太后您老人家这是怎么了?”刘娥说:“国家多难,我们这孤儿寡母的能坐稳天下,都是你们这群文臣的功劳,每当想到这个,我这个老太婆就感动的不行,我该怎么感谢你们啊?”文臣们连忙谦虚:“太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刘娥赶紧说:“这样吧,皇亲国戚的子孙都得到了推恩,你们也把子孙亲戚都报上来吧,有机会我也给你们的子孙亲戚推恩封荫。”文臣们听了都特别兴奋,于是纷纷的自己亲族都报给刘娥,刘娥通过这种方式缕清了文臣的亲族关系,并把这个关系图都写在墙上,每当有封赏的奏折报上来,刘娥都会根据这个图仔细推敲多方制衡,防止文臣们某个派系权力过大,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在刘娥称制期间,没有出现朋*之争。第三件,发行交子,推行纸质货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贵金属贫乏的国家,刘娥将由四川商人发明的纸币“交子”改为官方发行,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贯,备本钱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又称“官交子”,比西方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多年。交子的发行大大的促进了宋朝商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是富宋的重要原因之一。纸币制度同时也被北方的辽、金以及后来的元所学习和继承,直到朱元璋被玩坏,才被张居正以白银取代。同时,刘娥也倾尽全力培养仁宗赵祯,为了让仁宗成才,刘娥显得过于严厉,动辄以礼法约束,但是仁宗另一个养母杨妃对仁宗就非常的娇惯,仁宗从小就畏惧刘娥而亲近杨妃。但是宋仁宗是知道刘娥都是对他好,刘娥到死,宋仁宗侍奉刘娥也周全备至,正所谓“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

公元年,刘娥病重,称制十一年的刘娥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于是赦免了自她称制以来被贬的大臣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敌们恢复旧有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

身后清白

当月,刘娥病死,于是仁宗在皇仪殿召见群臣宣布了刘娥的死讯,然后他问了一个问题:“太后弥留之际多次扯自己的衣服,朕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仁宗这一问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有会来事的赶紧说出*的想法,参知*事薛奎说:“这是太后不想穿着龙袍下葬。”仁宗立刻表现的恍然大悟,让人给刘娥换上太后的礼服。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非常让人恶心的事,赵家皇族最有威望的赵元俨(八贤王的原型)站出来说了一个大八卦,“皇上,老臣跟你说个秘密,你其实不是刘娥的儿子,你是李氏生的,刘娥是把你亲妈弄死了把你夺过来的。”宋仁宗大怒,他既自责于不能跟亲妈相认,也愤恨于刘娥的狠毒,于是让人包围了刘娥亲族的府邸。并亲自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宋仁宗这才明白,他亲妈李妃是自然死亡,并且获得了最高规格,刘娥从来也没有亏待过李妃,仁宗又回忆起刘娥对自己的好,发出了一句感慨:“人言其可信哉!”后来仁宗又得知,仁宗的母亲李妃出身寒微,没啥亲人在身边,刘娥曾经派刘美(刘娥前夫)、张怀德到民间寻找李妃的亲属,只找到了李妃的弟弟李用和,并安排在三班中当了一个小官。宋仁宗亲自到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而可悲的是刘娥临死前赦免的*敌们一看刘娥死了,并且知道原来刘娥不是仁宗的亲妈,于是开始疯狂的诋毁刘娥,他们不但写奏章诋毁,而且到民间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写,宋仁宗听说之后,非常愤怒,说:“你们说的都是啥跟啥啊!”于是下旨不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不允许诋毁刘娥。但是仁宗还是高估了宋朝文人的节操,他们写出了千古名作《狸猫换太子》,把刘娥描写城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把他们自己写成擎天保驾的大忠臣,一直传唱到今天。掌控舆论颠倒黑白,何其歹毒。仁宗即位之初,宋朝的大臣们在富弼的带领下跟仁宗说:“皇上,你知道吗,刘娥称制的时候,陛下你是完全在刘娥控制之下的,,都是有忠臣们的保护,刘娥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篡位当皇帝,现在您当了皇帝了,你要奖赏我们这些忠臣啊!”我不否认富弼是个忠臣而且是能臣,但是这样吃人血馒头好吗?老太太已经享受了皇帝的一切,她当皇帝的意义是什么。刘娥自己的亲族都死绝了,全天下她就俩亲人,一个是她的前夫干哥哥,一个是她养大的儿子赵祯。她篡位难道是想把皇位传给她的前夫干哥哥吗?他们这是欺负老太太死了不能还嘴啊!这就是宋朝士大夫的节操!!!!!!现节选后世对刘娥的评价:司马光: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上皇太后疏》)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苏轼《六一居士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