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若尔盖认识ldquo共生r [复制链接]

1#
在过去两年的博物学课堂,Judy老师都在带孩子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学习博物学。在教室里,我们透过书本阅读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今年暑假我们开始走出教室,去阅读大自然中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龙苍沟的珙桐林摄影沈尤)观察森林,我们会去到两处孕育了珙桐等珍贵的亚高山植物的华西雨屏带——雅安龙苍沟和邓池沟,龙苍沟拥有川内规模最大的野生珙桐林,而邓池沟是这些珍贵植物的模式产地,春花夏虫秋叶冬雪,一年四季都非常值得去深入观察。

(九龙江口红树林)

(漳州滨海古火山口)

(九龙江口红树林里面的海田)

(俯瞰厦门岛和鼓浪屿)

观察海洋,我们会去到厦门—漳州海域,那里有红树林、台湾海峡边的死火山,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昌鱼渔场,鹭江上还有一座海上花园兼万国建筑博物馆—鼓浪屿。若尔盖热尔大坝沼泽地。(花湖局部,摄影沈尤)

(黑颈鹤,摄影沈尤)

(扎萨格大峡谷,摄影沈尤)

观察草原和湿地,我们会去到若尔盖。若尔盖,藏语谓“若噶”,有牦牛喜欢的地方之意。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甘结合部,以万公顷连续分布的海拔米的高寒泥炭沼泽闻名于世,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是黑颈鹤、梅花鹿等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除了草原、沼泽,若尔盖也有崇山峻岭,峡谷密林。今年暑假若尔盖认识“共生”夏令营营期安排:第一期7月18-26日;第二期8月1日-8月8日。7天课程,自驾前往每人元。搭车前往每人,大小同价(费用包含交通费、食宿费、文化衫、遮阳帽、保险费用、课时费和资料费),报名学员和家长均可以免费参加工作室的暑期读书会,阅读自然与阅读书籍同步,探索自然中万物共生、生态平衡的奥秘!行程安排:“共生”两个字要表达的,其实就是“生态平衡的奥秘”。科学家们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年,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就发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然后也陆续揭开了其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可是,直到本世纪,我们不断面对人工生态,以及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才发现,我们并没有掌握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仍需向大自然学习。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它会帮助我们更清楚自然的动态平衡是如何发生的。只是在观察的时候,要留心大自然对各个要素超出结构框架的调配,就像种出奇迹苹果的木村阿公观察他的苹果园一样:杂草不只是来抢苹果树养分的,它也会发挥它的功能——松土、提供土壤中的放线菌,苹果树不是单独生长,而是活在大自然中。原本我们认为是竞争关系的植被,在自然的系统中可能更多是彼此合作的配搭关系。所以木村阿公苹果园杂草丛生后,不打农药的苹果树却活过来了。在木村阿公的苹果园里,这样的例子,不只植物,在动物中也比比皆是,他说:昆虫的世界太不可思议了,一些“害虫”的卵颜色和树干的颜色一样,通常五十枚左右排在一起。在距离这个卵块10厘米左右的地方,有两颗其他昆虫的卵,那是瓢虫的。“害虫”卵并不是一次孵化的,而是先孵化一半,当这一半虫子长到1厘米左右,另一半才孵化。这时候,瓢虫也孵化出来了,刚出来的瓢虫,只能吃小一些的虫子,所以先孵化的就躲过了被吃的命运得以长大。好像后面那一半虫子是专门为喂瓢虫预备的,它们彼此迁就,共同生存下来。昆虫之间复杂的关系,成就了苹果园动态的生态平衡。“认识共生”夏令营中每天的学习会重复这些模块:每个生境我们会提供一个原创手册,愿这个手册能帮助孩子们去发现"共生",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若尔盖生态平衡奥秘之旅吧!营会头尾两天我们特地安排出适应高原气候的过度期,在若尔盖学习五天,这8天7晚我们将这样度过:

Day1(7.18)

前往高原

从海拔米的成都平原前往海拔米的若尔盖高原,途径都江堰、汶川、松潘等地,全程公里。第一天(18日)下午出发,停留松潘(海拔米)适应海拔落差。沿途观察岷江干热河谷、大大小小的羌寨。

汶川大禹像

岷江上游的叠溪河谷。

叠溪海子,年地震形成的堰塞湖。(8月25日下午3时52分)大地震导致叠溪古城、沙湾、较场坝、猴儿寨、龙池及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毁灭。大地震致使岷江河谷两岸,山峰崩塌,滚滚而下的泥石壅塞岷江河道,岷江河谷顿时被截成若干段,河道断流,在叠溪、银屏崖、大桥、松坪沟、鱼儿寨等处积水形成大、小10余处堰塞湖。地震后连日大雨,堰塞湖水越积越多,到10月9日傍晚,堰塞湖“叠溪海子”不堪逐日上升的水位的压力而溃决,滔天洪水沿岷江奔涌而下。洪水冲出岷江峡谷到达灌县(今都江堰)时,浪高数丈,浊浪排空,呼啸而来,响声震天,所到之处,扫荡一空。当一切复归于平静之后,叠溪古城从地图上消失了。

羌族的历史,犹如一部东方的犹太史诗,途中我们一起边看边听。

Day2(7.19)

流域调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命。认识若尔盖湿地/草原生态系统,从认识若尔盖的水和土壤开始。第二日(19日)中午抵达若尔盖,入住西部牧场。午餐后黑河边散步,自由观鸟、观花。就近学习植被调查方法和土壤调查方法,慢慢适应高原气候。下午开始认识若尔盖三条主要的河:*河、白河河黑河,以及若尔盖这个水源涵养地上长江与*河的夺水之争。

(黑河流域,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天下午活动的黑河流域。然后学习看地图,效仿托尔金,设计图标,绘一个手绘地图。

托尔金画笔下的“中土世界”。

第三天我们将会去到白河与*河交汇处,观察另外两个水系和它们滋润的热尔大草原。

Day3(7.20)

湿草地调查

热尔大草原。我们会先来认识一下湿地沼泽生长着哪些特别的植物。认识这里的土壤成分。听庞老师讲一讲泥碳的故事。

6月初盛放的水毛茛,7月正是花果同期。热尔大草原的“花湖”,就是因这些水中浅*的水毛茛得名。

(黑颈鹤,摄影沈尤)

(育雏的黑颈鹤,图片来源网络)

若尔盖湿地,是许多水鸟育雏的地方,黑颈鹤的宝宝在这里成长。

(育雏的灰雁,图片来源网络)

灰雁的宝宝在这里成长。

(花湖的赤麻鸭,图片来源网络)

(燕鸥,图片来源网络)还有赤麻鸭和燕鸥。看看我能找到哪些家庭。观察这些水鸟们与周围的动物如何相处。

(黑颈鹤,图片来源网络)

绘画一幅你的草原水彩画和观鸟笔记。

Day4

干草地/峡谷调查

干湿草地,孕育了若尔盖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虽然牦牛群和羊群是出没最显眼的动物。但是稍做停留,认真观察,在这些草地上还有一个原生的动物世界。这一天我们主要会在花湖到扎萨格峡谷路段观察,这条小路人车稀少,地上鼠兔、旱獭成群。山坡和电线杆上,猛禽不时出没。(鼠兔,摄影沈尤)

(喜马拉雅旱獭,图片来源网络)

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是干草地上最容易观察到的两种野生动物。

(旱獭与狼,图片来源网络)

(草原雕,摄影沈尤)

(草原雕,摄影沈尤)

(香鼬,图片来源网络)

(兔狲,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他们的存在,许多其他的动物也会觅食而来。藏狐、狼、香鼬、兔狲猛禽是鼠兔的主要捕食者,甚至一些杂食的鸟类,像黑颈鹤和棕头鸥也能以它们为食。

(棕头鸥,摄影沈尤)

(捕食的黑颈鹤,图片来源网络)

(兔狲与草原雕,图片来源网络)

有时还能看到他们为了食物大打出手(图中是草原雕抢走了兔狲的鼠兔)。不过更多时候他们是共同保护草地的生态平衡。鼠兔的数量过多,虽然不是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但是一旦过度放牧、草场退化,鼠兔的大量增加,就会加剧草原的沙化。

(白腰雪雀,摄影沈尤)

生活地上的各种雪雀,也常常以鼠兔的弃巢育雏。

扎萨格峡谷的故事,与*河、长江分水岭两连。峡谷周边有一些独特的植被:高山杜鹃花和川滇柳林,林下厚厚的草甸,点缀着许多报春花和马先蒿。峡谷中的钟花报春。杜鹃花林外,6月草地上也点缀着的美丽花儿x主要是:甘肃鸢尾、硬枝点地梅和驴蹄草。7月的花海会由哪些花儿组成,我们一起去看看。峡谷是猛禽的窝点,在扎萨格峡谷我们见到金雕、草原雕,还有天空中许多辨认不出来的小黑点。还有一群雪鸽和乌鸦。

(金雕,图片来源网络)

(雪鸽,图片来源网络)

(草原雕和乌鸦图片来源网络)

时间许可的话,我们还会去郎木寺旁的峡谷观花、观鸟,然后一起绘制一个鸟类分类图表,记住它们的相似与区别。

Day5-6

高山湖泊森林

看完干草地和湿草地,接下来两天,我们会走进草原边缘的森林:第五日在若尔盖东北边缘的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四川梅花鹿是梅花鹿的一个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梅花鹿总数约50%。这里早年交通闭塞,为梅花鹿提供了宝贵的庇护所。并且保护区内有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风光秀丽,以秋色著称。(梅花鹿,摄影沈尤)

(梅花鹿雄鹿,摄影沈尤)

保护区内除梅花鹿外,还有蓝马鸡、豹猫、小麂、毛冠鹿、岩羊等

(蓝马鸡,图片来源网络)

(岩羊,图片来源网络)

第六日我们会拜访草原东南边缘,与九寨沟毗邻的原始森林毗邻的一条沟,调查这片森林的植被组成,观察沟里的鸟和兽。

(毛冠鹿,图片来源网络)

(小麂,图片来源网络)

林子的边缘能见到各种红尾鸲:c、蓝喉红尾鸲、白喉红尾鸲、黑额红尾鸲;水边则有机会见到白顶溪鸲、河乌、褐河乌和冠鱼狗。

(红腹红尾鸲,图片来源网络)

(蓝额红尾鸲,图片来源网络)

(白喉红尾鸲,图片来源网络)

(黑喉红尾鸲上雌下雄,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天晚上我们会完成植物分类图表,整理好我们这几天所观察到的共生的奥秘,表达在自然笔记中。最后结营的时候有一个展示。

Day7

返程日

最后一天,早餐后我们踏上返程,上午经松潘抵达汶川,住在汶川。下午参观汶川08年地震遗址博物馆和汶川附近的布瓦羌寨。

“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

生活在三星堆的古蜀人是谁?

在众多猜测与分析中,有一种说法为三星堆文化源于汶川县岷江流域的羌族部落,距今有年以上的历史。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一渊源无从知晓。


  直到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考古人员在对汶川县“布瓦群碉”进行文物灾后重建保护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布瓦遗址,并认定很可能与三星堆文化有着莫大关系。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当中唯一一个在甲骨文里有记述的远古民族,他们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远古走到现代。端午节,我们曾经到访布瓦羌寨,只是时间匆忙,没有找到那个遗址。仰望碉楼、俯瞰汶川县城已经让我们感叹,布瓦果然是云上的村落。自然中有我们要去学习的智慧,自然中也有灾难。我们如何阅读这些信息,很值得去讨论一番。本次行程同行的导师Judy老师,厦门大学生科院硕士,年开始教博物学至今,年开始运营“Judy的博物花园”,记录分享博物课堂、招募暑期夏令营和四季博物课。营会中负责指导博物学观察和记录。庞静老师,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国际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专业博士后;湖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副教授;武汉市园林与林业局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公益自然教育项目“武汉市公园大课堂—沙湖公园“梦想农场”项目导师;年加入“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成为专家团队成员。营会中指导土壤调查和植物地理讲解。格绒嘉措老师,甘孜州藏族人。从事藏文翻译工作,热爱藏族地区,了解藏族文化,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的博物学爱好者。营会中负责讲解藏族文化中的动物的故事和游戏。

报名须知

1.本次活动区域海拔为-米,报名的孩子建议6岁以上。10岁以上,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可以单独参加,6-9岁需要家人陪同。

2.行程途径汶川、松潘,雨季交通可能带来不便,根据出发前的天气情况,活动的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

3.本次夏令营第一期7月18日-26日;第二期8月1日-8日。7天课程,自驾前往每人元,搭车前往每人,大小同价(费用包含交通费、食宿费、文化衫、遮阳帽、保险费用、课时费和资料费),报名学员和家长均可以免费参加工作室的暑期读书会,阅读自然与阅读书籍同步,探索自然中万物共生、生态平衡的奥秘!

4.7.1日之前报名,可以享受早鸟价9折,参加四季课程的孩子均为9折,参加过工作室其他活动的可以享受元优惠。3个家庭一起报名也可以享受9折。

5.本期招募15-20个孩子,15人成团。

6.退费规则。6月25日之前申请退费的,可以全额退款;6.26--7月1日申请退款的,需要扣除40%运营成本;7月1日之后缴费的,原则上不可以退款,可以转让给他人。如因天气、疫情或人数不足,营会取消,可以全额退款。

报名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